婚恋:广州“巧克力妈妈”的难言之隐
走在广州的街头,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生马晓宇偶尔会看到中国女孩和非洲裔男孩拉着手,有说有笑。“非洲裔人士是广州的一个特殊的流动群体,中非伴侣在婚恋上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这是她的调研初衷。
2016年暑假,马晓宇和团队中的小伙伴,开始在非洲裔人士集中的区域寻找目标,可是一无所获,怎么办?她们通过社工逐渐打入这一群体的“内部”。
为什么一些中国女性与非洲裔的男性愿意结合在一起?她通过研究这一群体发现,这些女孩中不少都是从外地来广州做外贸工作的,她们面对的客户正是大量的非洲裔男性。
“一方面她们背井离乡,在外打拼不容易,另一方面,非洲裔客户做生意经济条件不错,而且性格外向,追求中国女孩的时候热情奔放。”马晓宇分析,不得不否认,中国女孩在爱情面前,也有实现阶层流动的愿望。
在调查中,她发现一些中非婚姻中也存在一些隐患。有的非洲裔人士没有合法签证,无法拿到结婚证,婚礼就举行一个宗教仪式,她称之为“事实婚姻”。值得注意的是,一旦发生婚变,男方有可能回非洲,法律将无法保护中国妇女的合法权益。
“她们生了孩子,我们称之为‘巧克力妈妈’。”马晓宇观察,她们会与自己的朋友圈越来越远,不仅要忙于工作,空闲时间还要带孩子,压力可想而知。
在调查中,“巧克力妈妈”并不愿意面对马晓宇团队。她们有自己的交际圈,外人的闯入,反而会增加不安全感。
她曾经遇到过个案,有个中国女孩为了和非洲裔男孩结婚,遭到家庭的强烈反对,为此父母还和她断绝了关系,“他们遇到的社会阻力太大了”。在研究过程中,她还发现,中国女孩与非洲裔男性之间还要跨越文化的鸿沟:前者希望伴侣彼此忠贞,后者却能接受多个性伴侣。“直到相处了一段时间之后,男方才会告诉对方这一点”。
有意思的是,曾有非洲裔人士对研究团队的女生进行追求,马晓宇笑着说:“他们的表达还是挺直接的。”
马晓宇认为,中国女孩如何选择伴侣是个人自由,但想要两个人能长久在一起,必须要考虑到文化差异性。比如在育儿上,非洲裔人士认为孩子应该自然成长,不必报很多补习班。这些孩子在中国上学之后,学习成绩显然不会太好。
“最迫切的提醒是,如果中国女性要和非洲裔男生结婚,必须要考虑到对方以后可能会回非洲这一点。”有一些非洲裔人士因为签证问题被遣返回国,中国妇女走还是不走,这是一个问题。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马晓宇提出,如果广州收紧非洲裔人士的居留政策,他们可能会前往浙江义乌等其他商贸发达的城市,可是根本问题还没有解决。还有专家指出,非洲裔男性比例过多,能否通过开放政策让更多的非洲裔女性来到中国,使该群体性别比例平衡,解决其内部的婚恋问题。
“会不会产生新的问题?”马晓宇担心,毕竟中国不是移民国家,对此如何应对和治理,是她下一步研究的方向。